2016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三
2017年05月11日 来源:职展网第五题
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河为I。江的一级支流,共规划四级电站,均采用引水式开发,上游3级电站已建成发电,现拟建第4级电站,与上游第3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。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河河口上游约11.5km处,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址18km,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/s,经右岸引水隧道洞引至下游10. 5km处建地面厂房发电。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.5km有支流B河汇入,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。B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 m3/s。拟在支流B河河口上游约1km处修建一座小型取水工程,将支流B河的80%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。电站装机容量10万kW,设计最大坝高35m,水库正常蓄水位12 48m,回水长度1.5km,水库面积0.lkn12,相应库容113万n13,具有日调节性能,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。
据调查,拟建电站库尾至A河河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,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量耕地和园地,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河干流取用。
根据历史资料记载,A河流域共有六种鱼类,均为喜流水性鱼类,无洄游习性,仅在鱼类产卵季节(3~4月份)进行短距离迁移,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;鱼类广泛分布于干、支流,资源量丰富,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。最近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,A河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,但受已建3级电站影响,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、支流河段,且仅在A河河口上游0. 5km及支流B河河口上游0.3km尚存2处小型鱼类产卵场;已开发河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。
已审查通过的A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,支流B河应划定为A河流域鱼类保护河流,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。
【问题】
1.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,并说明理由。
2.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。
3.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。
4.提出2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,并说明理由。
第六题
某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日处理生活垃圾900t,分两期建设,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600t,=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300t,一期I程已于2007年通过竣I环保验收并投产运行,目前日处理垃圾600t。现拟建=期I程。
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2台300t/d机械炉排炉、2套热能利用系统、2套烟气净化系统、1个垃圾贮坑、1套渗滤液处理系统及1套其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(敞开式),一期工程厂房内预留二期工程焚烧炉位置。
垃圾贮坑按照规划总规模设计,贮坑能力14000t,已采取封闭负压、防腐防渗、渗滤液导排收集等措施。坑内空气经风机引至焚烧炉作为助燃空气,检修期间垃圾储存在贮坑内(年停炉检修三天)。焚烧燃气经半干法十干法除酸,活性炭喷射除二噁英和重金属。布袋除尘净化后经80m高3管集束(使用2管、预留1管)烟囱排放,排放烟气中颗粒物、S02、NO。、HCI。、Hg、二噁英类、CO浓度分别为25. 5mg/m3、89. 2mg/m3、320mg/m3、46. 3mg/m3、0. 002mg/m3、0. 03ngTEQ/m3和20mg/m3.
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300t/d,处理工艺为预处理+UASB厌氧反应器+MBR生化理十纳滤,现状渗滤液最大处理量180t/d,运行稳定,出水接管送至稳定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。
焚烧炉渣定期外运至砖厂制砖,焚烧飞灰在场内进行水泥固化(添加整合剂)后送至危废填埋场填埋。经检测,飞灰固化物二噁英含量(lμgTEQ/kg)和浸出液成分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入场要求。
拟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台300t/d机械炉排炉、l套热能利用系统和l套烟气净化系统,与一期工程并联布置。配套建设1个45m3氨水储罐,其余公辅工程均依托现有设施。焚烧烟气拟采用SNCR脱硝、半干法十干法除酸、活性炭喷射除二嗯英与重金属,布袋除尘净化后经顸留的1管烟囱排放,设计脱硝效率50%。
拟将二期工程垃圾渗滤液送一期工程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,对一期工程烟气采用相同脱硝工艺进行整改,并将一、二期工程飞灰固化物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。
注:《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》(GB 18485-2014)排放烟气中污染物th均值限值要求:颗粒物30mg/m'、SO2100mg/m3、NOx300mg/m3、HCL60mg/m3、Hg0. 05mg/m3、二噁英类0.1ngTEQ/m3、CO100mg/m3。
【问题】
1.评价二期工程NO:达标排放情况。
2.二期工程依托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是否可行?说明理由。
3.给出减少恶臭气体排放的改进措施。
4.二期工程拟定飞灰固化物处置去向是否合理?说明理由。